2011年11月4日

史蒂芬金的《11/22/63》相關評論


史蒂芬‧金的最新鉅作《11/22/63》即將於今 (2011) 年十一月八日出版,如今卻已經是美國亞馬遜網站排名第九的暢銷書。在這最後倒數的關鍵時刻,作家當然是忙得分身乏術,神龍見首不見尾,然而僅僅從網路上的各項報導和評論來看,也可以大致體會這本書的重要性,以及其對於作家本身的意義。(作者註:上面的圖片是《11/22/63》波蘭版本的封面設計,請注意書名的改變。)


首先是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網路版刊出的一篇題為〈史蒂芬‧金的新怪物〉(Stephen King’s New Monster) 的報導,作者雅莉珊卓‧艾爾特 (Alexandra Alter) 特別到作家位於緬因州的家裡進行訪問,因而在文章所附的錄影之中也談到了她個人對作家的印象。

如同〈史蒂芬金的時光旅行〉這篇文章所介紹的,《11/22/63》這本書的主角傑克‧艾屏 (Jake Epping) 是一個高中英文老師,在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穿過時光甬道而回到 1958 年,一心一意想阻止李‧哈維‧奧斯華 (Lee Harvey Oswald) 在五年後的 1963 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於德州的達拉斯市暗殺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約翰‧費茲傑羅‧甘迺迪 (John Fitzgerald Kennedy)。由於這部小說牽涉到時光旅行,全書幾乎完全設景於 1950 年代末期和1960 年代初期的美國,史蒂芬‧金在創作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更請教了多位歷史學家。他在被艾爾特訪問時說,自己從來沒有嘗試過這樣的創作主題和方式,剛開始頗不習慣,好像穿了一雙新鞋一樣。

今年六十四歲的史蒂芬‧金長久以來一直想打破自己只是一個恐怖小說作家的形象。「這本書可能真正有機會吸引那些不是我的普通讀者的人,」他說。「不只是經常看恐怖小說的人,也包括那些喜歡凱瑟琳‧史托基特 (Kathryn Stockett) 的《姊妹》(The Help) 和潔若汀‧布魯克絲 (Geraldine Brooks) 的《禁忌祈禱書》(People of the Book) 這類歷史小說的讀者,如果他們能夠看懂其中訊息的話。」他提到自己曾經在佛羅里達州遇見一位女士,自稱從來不看恐怖小說,只看〈蕭申克的救贖〉(Rita Hayworth and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那一類足以激勵人心的作品,而當史蒂芬‧金解釋那是他自己的中篇故事時,對方卻根本拒絕相信。

這個例子說明了一般人歷久彌新的印象(也許可以說是偏見)是很難改變的,而史蒂芬‧金和《11/22/63》的出版商 Scribner 在為這本書促銷的時候,也面臨了類似的困難:他們應該如何為這位全世界最有名、也最成功的作家「重新塑造品牌」(re-brand)?出版商的決定是在許多和歷史研究有關的網站上刊登廣告,同時在紐約、洛杉磯和芝加哥晚間十一點的新聞節目、以及 CNN、A&E 和 Syfy 三個有線電視頻道裡,播放一段長達三十秒的廣告,其中除了許多甘迺迪總統在達拉斯的歷史鏡頭之外,更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你不但能回顧歷史,更能改變歷史,那將會有什麼後果?」當然,史蒂芬‧金為這部小說的促銷行程也包括了波士頓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 (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以及達拉斯著名的「六樓博物館」(Sixth Floor Museum),也就是奧斯華當年射出那三顆致命子彈之處。

艾爾特在文章中寫道,自從史蒂芬‧金在 1999 年發生車禍之後曾經考慮過停筆,然而在那之後,他的創作生命似乎更豐盛、也更有活力(細節請參見〈史蒂芬金新作消息〉),連他的經紀人和編輯查克‧維瑞爾 (Chuck Verrill) 都坦承「他寫一本書所花的時間比我編輯、甚至閱讀那本書的時間還要少」,並形容作家在創作上的自律簡直就是一種「極端著迷而具有強迫性的神經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史蒂芬‧金在訪問中提到,他第一次動念寫《11/22/63》這本書是在 1973 年,出版《魔女嘉莉》(Carrie) 這本書的前夕。當時他覺得歷史小說的創作牽涉到太多研究,也非自己能力所及,儘管他當時沒有動手,這個靈感卻在他腦中保存了三十五年之久。

熟讀史蒂芬‧金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擅長用極端細膩生動的文字說服讀者接受一個看起來匪夷所思的突發現象,讀者從剛開始的姑且一試到後來的深信不疑,乃至於為之癲狂,關鍵就在於他能夠提出各式各樣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同時又能夠保持文字的優美活力。在《11/22/63》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中,史蒂芬‧金和其研究助理羅斯‧鐸爾 (Russ Dorr) 研究了無數的歷史文件和新聞檔案,實地參觀了奧斯華當年在達拉斯的住所,甚至拜訪了奧斯華當年暗殺未遂的一位將領的故居。他們研究了許多陰謀理論,也就是各界對於暗殺行動背後主使力量的猜測,然而史蒂芬‧金最後作出的決定是:為什麼一個沒有政治力量撐腰、本身也毫無驚人才智的普通人,不能夠憑一己之力策劃並貫徹這場驚天動地、真正改變了歷史的行動?(作者註:史蒂芬‧金至少有兩位研究助理,哪天來寫篇文章討論他們。)

在創作過程中,史蒂芬‧金也請教過多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其中包括了曾經擔任林登‧詹森總統 (Lyndon Johnson) 助理、得過普立茲文學獎 (Pulitzer Prize) 等多項文學大獎、後來寫成暢銷小說《政敵團隊:林肯的政治天才》(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的多麗絲‧科恩斯‧古德溫 (Doris Kearns Goodwin)。古德溫本身對所謂的「另類歷史」(alternate history) 相當著迷,提供了幾個如果甘迺迪總統沒有死、美國歷史會有什麼重大改變的假設,其中有幾個主意都獲得了史蒂芬‧金的支持。(作者註:《政敵團隊》這本書於 2005 年出版,即將由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改編成電影《林肯傳》,其中的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由丹尼爾‧戴‧路易斯 (Daniel Day-Lewis) 飾演,第一夫人瑪莉‧陶德‧林肯 (Mary Todd Lincoln) 則由莎莉‧菲爾德 (Sally Field) 飾演。)

艾爾特的報導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點,在於其解釋了史蒂芬‧金和出版商之間的合作方式。以他近年來在美國文學界的地位和身價而言,他已經不需要強求高額的預付版稅,因此他決定擺脫傳統出版社透過預付版稅而對作家形成的各種制約(包括作品版權、版稅比率、出版方式、乃至於改編權益等),選擇和 Scribner 合作。基本上,這種新式合作關係牽涉到比較低額的預付版稅,史蒂芬‧金同時和出版商共同分擔書籍製作、出版和行銷的費用,出版後所得的利潤也各得一半。(比較起來,大部份作者的版稅比率只是在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

透過這種合作方式,史蒂芬‧金對於自己的創作權益可以有比較大的控制。一般作家收到預付版稅,就等於正式賣出了作品版權,由出版商全權處理一切,之後作品的銷售是好是壞都沒有話說,出版商對於版權的控制甚至可以長達作者死後的七十年;然而史蒂芬‧金卻選擇了以十五年的期限出租作品版權,如果對出版商的表現不滿意,就可以隨時更換。他同時也透過著名的「一元寶貝計畫」(Dollar Baby) 把作品改編電影的版權以美金一元的價格賣給獨立製片人,之後的成品不但不得作為商業用途,他更能夠實際參與電影改編及製作過程中的決策。

身為全美國、也許也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作家之一,史蒂芬‧金已經不再奮力追求金錢和名氣,反而比較懂得放鬆,能夠享受人生。他在訪問中聊起自己喜歡狗,討厭手機,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喬 (Joe) 和歐文 (Owen) 每次寫了什麼作品都喜歡立刻拿給同樣也是作家的母親塔碧莎 (Tabitha) 看,而不急著徵求父親的意見。他不寫作的時候喜歡閱讀大量的書,從各種文藝、犯罪、奇幻、恐怖小說到古典作品,無所不包,他同時也愛看各種電影和體育競賽。

這篇文章已經寫得太長了。下一篇文章再來分析各界對於《11/22/63》這本書的評論。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