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重溫史蒂芬金的《綠里奇蹟》


其實這篇文章在今年二月的時候就想寫,卻一直忙到無法動筆,最近幫人整理一批舊書,赫然發現史蒂芬‧金的《綠里奇蹟》(The Green Mile) 以原始出版形式發行六冊之中的兩冊,這才喚起許多回憶,決定來說說這部小說的創作形式。(作者註:在這裡採用「綠里奇蹟」的譯名,是因為我覺得出版社採用的「綠色奇蹟」書名實在太荒謬。)

在網路上查了許久,找到的評論都只針對《綠里奇蹟》這本書中的人物和情節發表感想,卻似乎沒有人討論過這本書的創作形式。我同時也不知道這本書在出中文版的時候有沒有把作者的序言翻譯出來,因此如果這篇文章中寫的是大部分的讀者早已熟知的事實,也請多包涵,就算是為那些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做個介紹吧。



史蒂芬‧金當初在寫《綠里奇蹟》的時候,特意選擇了「系列小說」(serial novel) 的形式,只為了向英國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致敬,同時也有心挑戰,看看自己有沒有本事依樣畫葫蘆,甚至「魔高一丈」。狄更斯素以系列小說的形式出名,他的許多部著作,包括《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塊肉餘生記》(David Copperfield)、《孤雛淚》(Oliver Twist)、《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荒涼山莊》(Bleak House)、《少爺返鄉》(Nicholas Nickleby)、《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s) 和《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都是以此種形式寫成。

由於狄更斯的作品分成多冊,各冊短小輕薄,簡明易讀,價格便宜,因此能受到廣大社會中低階層的讀者歡迎。據說他每月、甚至每星期出版一冊,每每讓讀者望穿秋水地等待,他在美國的讀者更在紐約市的港口苦苦地等船運來他最新的單冊,沒能等船靠岸就大聲詢問船上的水手:女主角到底死了沒?而狄更斯之所以能成為大文豪的原因之一,當然就是在以單冊形式創作小說時,又能維持整本小說的結構完整和卓越性。

當今的學者在研究狄更斯的作品時,不免要研讀他和繪者之間的書信往來,因為他雖然每月只出版作品的一部份,繪者在為每個單冊製作插圖的時候,卻得對整本書的意境、架構和人物情節的安排有所了解,因此在書信討論的過程中,往往能透露狄更斯的創作心境。這種把一本書拆成多次出版的形式,同樣也能讓狄更斯了解讀者的反應,萬一寫到一半,讀者不喜歡情節的安排,出版下一個單冊的時候還有機會改回來。

史蒂芬‧金在創作《綠里奇蹟》的時候,同樣也試著每月出版一冊,從 1996 年的三月寫到八月,多半都是在月底出版,且都保持在九十六頁左右,只有最後的大結局寫得淋漓盡致,竟有一百四十四頁之多。當時這六個單冊同時登上了《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的暢銷排行榜,想來也把其他的作家氣得半死,暗罵他怎麼不一次寫完就算了,竟然佔了那麼多名額。其實這種寫法的壓力想來也很大,如果事前不是胸有成竹,一定會搞砸掉。這六個單冊到 1996 年底終於合成一集出版,並榮獲該年的布拉姆‧史鐸克小說獎 (Bram Stoker Award),更於 1999 年改編成同名電影。

我覺得 1990 年代其實是史蒂芬‧金的創作生涯中,實驗性最強的一段時期,從《必需品專賣店》(Needful Things) 的探討群眾心理,到《傑若的遊戲》(Gerald’s Game) 和《桃樂絲的秘密》(Dolores Claiborne) 的探討女性心理,到《失眠》(Insomnia) 和《玫瑰憤怒者》(Rose Madder) 的結合希臘神話典故,再到《絕望生機》(Desperation) 和《調整者》(The Regulators) 的一體兩面,在在顯示出作家的自我挑戰和征服,有的作品成功而叫好叫座(如擠在《玫瑰憤怒者》和《絕望生機》之間出版的《綠里奇蹟》),有的作品卻也因為嘗試得太努力而整體效果有些差強人意(如《失眠》)。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史蒂芬‧金如何能使《綠里奇蹟》的六個單冊讀來像是完全獨立的作品,又能前後貫串,在提醒讀者上一冊情節的同時還能保持這一冊的趣味性和易讀性,不給讀者反覆瑣碎的感覺。這樣的寫法十分奇妙,我自己讀過的書不多,至今在中文世界裡只看過施淑青的「香港三部曲」系列用過類似的手法,《她的名字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和《寂寞雲園》三本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能獨立,整體結合成書之後又令人回味再三。

與此同時,書中主角的回憶和現實生活交織,兩者各自的情節緊湊發展,彼此之間又能維持緊密的關連。這種寫法並不罕見,要寫得好卻很難,像莎拉‧格魯恩 (Sarah Gruen) 的《大象的眼淚》(Water for Elephants) 就做過類似的嘗試,感覺起來卻並不老練成熟,有待加強。

最後再來貼圖片給讀者欣賞(偷懶)。以下是《綠里奇蹟》六個單冊的封面,以及集結成書之後的三種各有勝場的封面設計,我故意不選從電影借過來的湯姆‧漢克 (Tom Hanks) 封面,反正大家都知道這位優秀演員長得是什麼模樣。這篇文章剛開頭用的封面是《綠里奇蹟》的德文版,我覺得很有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