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

《穹頂下》的不同面貌



最近好不容易把《魔島》(Duma Key) 看完,終於能夠開始讀心儀已久的《穹頂下》(Under the Dome)。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找了好多家店,終於以最便宜的價格買到,卻一直被我束諸高閣。如今展閱,果然名不虛傳,讀起來暢快淋漓,和《必需品專賣店》(Needful Things) 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這篇文章要寫的可不是讀後心得,畢竟我才看了半本書,只好等全書讀完之後再來借題發揮。在這裡要介紹的是《穹頂下》的封面設計,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本書如果有機會出中文版,相關的出版社和美編人員可以借鑑一番。


首先要看的當然是首版的封面(如上),在 2009 年十月首次公諸於世(該書於十一月出版)。比較起史蒂芬‧金以往的多部作品,《穹頂下》的封面結合了繪畫、攝影和電腦三度空間的美編,令人耳目一新。精裝本出版社 Scribner 絞盡腦汁,大肆搜尋足以展現書中小鎮柴斯特坊 (Chester’s Mill) 全貌的數位藝術家,結果由來自南美洲和紐約市的一群廣告美術家拔得頭籌,共同創造出他們的第一個書籍封面。這裡是整幅設計,看起來很棒吧?


《穹頂下》出了平裝本之後,封面設計也隨之改變,以下是 Simon & Schuster 的版本,看起來既壯觀又詭異:


再來是 Hodder &Stoughton 的版本,給人一種憂鬱的神秘感: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至少在美國、英國和澳洲,規模較大的書店多半都面臨來自大型零售店和超級市場的威脅,後者從家具到盆景、再到食衣住行育樂所需的各項產品,無所不賣之餘,更特別闢出一塊空間展售暢銷小說,價格也壓得特別低,儘管對讀者而言是一種造福的舉動,對專業書店而言卻可以說是強勢且不懷好意的競爭。像我在本文首段就承認自己在買《穹頂下》這本書的時候,特別四處尋找最便宜的價格,目的地當然不是書店,而是大型零售店。所以,我也是造成專業書店巨大壓力的罪魁禍首之一呢。

以下便是 Hodder & Stoughton 為了迎合各國的超級市場讀者而設計的四個封面,真可以算是大眾口味。據說封面上的四個人物代表了《穹頂下》書中的四位主角,我到目前為止還在猜他們究竟是誰。





我自己買的是那位老先生的版本。當初挑了好久,最後才被老先生的滄桑神態打動,也只有這位老先生臉上露出憂心的表情,其他四人則是驚異和困惑。

網路上有人指出,這四個封面的設計重點在於暗示書中的眾多主角對於一個無端封鎖他們所住的小鎮的穹頂的反應,讀者一看到封面便被他們的神情吸引,就像電影和電視影集能夠用畫面攫取人心。與此同時,這四個封面人物不約而同的往上看,「穹頂下」這個書名就不言而喻了。更重要的是,這四個封面刻意突出人物影像,而非書名和作者,因此能夠吸引在日常生活中一看到「史蒂芬‧金」這個名字就搖頭嘆氣、甚至拂袖而去的讀者。

最後要介紹的是專門為英國的一家超級市場獨家設計的第五個大眾版本,目前在市場上極難找到,僅在此和讀者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