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從《魔島》的冥后波西到《失眠》的血腥之王(三之三)

 

最重要的是,與其說史蒂芬‧金在車禍之後出版的作品中,「所描寫的主角大多轉為已邁入老年期的人們為主,也不再著重於人能夠如何地扭轉自己的命運」,不如說這些主角們無論是年老或年輕,對於家庭關係這個課題的省思更為深切,而周遭的親人對他們的影響也更為重大。這也就是說,在史蒂芬‧金出車禍之後,他筆下的主角們似乎更能體會家庭的重要性;儘管來自家庭以外的恐怖依然存在,失去家人或受到親友背叛、傷害的恐怖卻更能夠使人瘋狂。

舉例來說,《魔島》中的艾德格失去小女兒,《騎乘子彈》中的艾倫 (Alan Parker) 失去父親,《緣起別克 8》中的奈德 (Ned Wilcox) 失去父親,《手機》中的克雷頓 (Clayton Riddell) 失去兒子,《莉西的故事》中的莉西 (Lisey Landon) 失去丈夫,收錄於《暗夜無星》一書中的短篇故事〈美滿姻緣〉(A Good Marriage) 所敘述的則是家庭主婦黛爾西 (Darcy) 如何從丈夫多年來的謊言之中覺醒。這就像史蒂芬‧金在《談寫作》(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2000 年出版)這本書中提到〈猴子〉這個短篇故事的創作背景:他的父親早年離家,棄妻子和兩個幼兒不顧,這種被背叛和傷害的感覺多年來一直在他心中縈繞不去,連《再死一次》(The Dead Zone,或譯為「死亡區域」,1979 年出版)中的那個心狠手辣、拋棄女主角莎拉 (Sarah Bracknell) 的前男友,都被史蒂芬‧金取了個和自己的父親相同的名字。至於〈猴子〉最早的出版日期是 1980 年,故事中的兩兄弟因為父親棄家出走、母親勉力工作賺錢而必須暫時住在親戚家的那種悽惶心境,正是史蒂芬‧金自己曾經體驗過的情懷。


至於《穹頂下》這本在厚度上僅次於《牠》(It,1986 年出版)的大書,探討的也是人與人之間如何因應厄難的課題,特別是在封閉、緊密的環境裡,就算是原本和樂相處、坦誠以待的親朋好友,也可能在種種不尋常的狀況之下反目成仇,乃至於互相陷害、攻擊。史蒂芬‧金最早開始探討這個課題是在 1970 年代末,當時他寫了一部題名為〈食人者〉(The Cannibals) 的小說草稿,長達四百五十頁,目的在於探討當一群人被封鎖在一棟公寓裡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公寓」的概念後來獲得擴充,在〈迷霧〉(The Mist,最早於 1980 年出版)這個短篇故事裡變成緬因州的橋鎮 (Bridgton),在《必需品專賣店》(Needful Things,1991 年出版)這本書裡又變成著名的城堡岩鎮 (Castle Rock)。

史蒂芬‧金一向不吝嗇於在作品中表達自己對政治的看法,他在《再死一次》這本書中對於美國政壇和社會文化變遷的觀察是驚人的,更不惜讓男主角採取暗殺政客的手段以維持世界和平。在一次訪談中,史蒂芬‧金提到自己創作《穹頂下》這本書的政治動機:

「有些人的無能讓我感到憤怒。顯然我是屬於左派的人。我不相信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是合理的。在當時,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布希政權看起來就像一個憤怒的小子走上街頭,因為找不到當初揍他一拳的人,就隨便找了看起來最可疑的一個人來揮拳出氣。有時候你真正需要合適的人在位,當權的卻是最不適任的人。我在這本書中討論了很多這一類的東西。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就說過,『我要把布希和錢尼之間的運作關係套用在書中小鎮的領導階層身上。』於是就有了大吉姆 (Big Jim Rennie) 這個首要的壞蛋。我後來反而喜歡另一個主角安迪 (Andy Sanders);他並不是真的邪惡,只是很無能——而這也就是我對小布希的一貫看法。我很享受這個把布希和錢尼之間的運作關係縮減到小鎮層次的過程。布希政權讓我很感興趣,原因正是環繞這個政權的基本教義光環,以及這兩個首腦人物頗為驚人的無能。我想這其中有一種很黑暗的幽默感。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穹頂下》是『彼得原則』(The Peter Principle) 的末日版本。」

所謂的「彼得原則」出於 1969 年出版的同名書籍,指的是在一個團體的層次體系之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因為具有競爭力而獲得升遷,直到他們升到一個自己無法勝任的職位,因此而「尸位素餐」、「占著茅坑不拉屎」為止(抱歉在這裡說粗話)。有趣的是,史蒂芬‧金之所以能夠這樣大膽直接地說出自己的創作動機,乃至於透過《穹頂下》這本書竭力傳播綠色環保意識,多少是因為他已經體會到自己已屆暮年、生死有命的事實,以及自己在美國文學界所擁有的成就和地位。他擁抱生命的姿態不是安穩的,而是積極且直接、一針見血的,趁自己還有精力說話的時候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寫自己想寫的所有題材,以免有朝一日產生遺憾。這確實有些像劉先生所說的「勇於追尋心靈上的自由」,卻絕對不是「學會接受痛苦往事,對那些不堪過往放諸流水」。史蒂芬‧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什麼事(當然不可能是一切),也有信心自己到頭來絕對不會徒勞無功。他雖然老,卻讓我想到《三國演義》中老當益壯的馬超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