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史蒂芬.金,我們愛你,但是......」

 
史蒂芬.金也許不是一個人人熟悉的作家,但是在那些喜歡他的讀者心中,他可是赫赫有名的美國恐怖小說大師,也是全世界第二賺錢的作家(2011 年收入:三千九百萬美元)。在文學界,金曾經一再成為領先風潮的人物——早在 2000 年,他就跳過出版商和經紀人,直接在網路上連載了小說 The Plant(暫譯為)「植物」),如果讀者喜歡,就可以贊助美金一元。同樣也在那一年,他的小說 Riding the Bullet(暫譯為「騎乘子彈」)同樣以數位形式出版。這可是早在今日的電子書興起之前。

到了今日,電子書在英美國家早已大行其道,金本人的每一部作品也都可以買到電子版本,讓廣大讀者心滿意足。然而電子書在許多人心中有如「洪水猛獸」,不管其優缺點究竟被多少人誇大其辭或是刻意忽略,其對傳統出版業造成的衝擊卻是有目共睹,許多小型或獨立書店的關門也被歸罪在電子書頭上。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使一向關注美國社會文化事業的金決定採取相應行動。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於今 (2013) 年五月二十五日刊出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題名為「史蒂芬.金,我們愛你,但是請讓我們有選擇的機會」(Stephen King, we love you, but leave the choice to us)。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強尼.葛勒 (Johny Geller),他本身是文學經紀人,因此明白金對於文學界的影響有多大也多深遠。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金決定把自己的最新小說 Joyland(暫譯為「樂土」)交給一家小型獨立出版社發行,且只以紙本書形式出版,完全不考慮電子書,這也許是為了照顧出版界,重振書店聲威,鼓勵讀者重拾紙本書,其用意絕對是好的。

但是金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嗎?葛勒指出,金的廣大讀者群很可能不會喜歡這個決定。「近年來的所有證據都指出,讀者希望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在自己方便的時間購買自己喜歡的書。有一個出版商告訴我,史迪格.拉森 (Stieg Larsson) 的『千禧年三部曲』(The Millennium Trilogy) 的第二集《玩火的女孩》(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 電子書每到晚上十點半就有驚人的銷售量——讀者們讀完第一集《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電子書,等不及要下載第二集,以便於躲在被窩裡欣賞啦,」葛勒在文章中寫道。

電子書購買的廉價、方便及快速等好處,當然要歸功於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努力,然而葛勒指出了第二個影響因素,讓廣大讀者群逐漸放棄紙本書而轉向電子書——也就是「逛書店經驗」的逐漸溶蝕 (slow and gradual erosion of the bookshop experience)。賣書一向是出版過程中最艱難的一環,僅僅在英國,各種連鎖超級市場以超低價販賣暢銷小說和電子書網路銷售這兩個現象,就已經使許多大小書店關門大吉。許多讀者有心繼續支持自己喜歡的書店,到了店裡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書,那種本想買一本書、結果卻抱一堆書回家的傳統「逛書店經驗」已經難見,讀者在失望之餘自然會轉向網路上隨時可以下載的大量廉價、方便的電子書。

葛勒在這裡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論點——「讀者是缺乏選擇、不專情且貪得無厭的」(promiscuous, unfaithful and insatiable),而他也認為讀者確實應該如此,「任何人想擋讀者的路」——不管是出版商還是作者——都得有全面應戰的準備」。如上所述,今日的讀者希望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在自己方便的時間購買自己喜歡的書。(本文作者想在這裡加一句:大部份的讀者願意規規矩矩地花錢購買自己喜歡且品質優秀的書,但是少數不肖份子卻想投機取巧買盜版書,或是要求大幅度的壓價,甚至免費。)

因此,葛勒呼籲金和其他作者儘可以繼續鼓勵讀者踴躍上書店,卻請不要剝奪讀者的選擇機會和權利。他進一步指出,「書店經營者應該訓練新一代的書籍銷售人員,和讀者建立連結,吸引、甚至催眠我們下手買更多的書」(engage, entice and hypnotize us into buying far too many books)。葛勒用一句話做結:「別阻攔我們,讓我們參與。」(Don't hold us back, bring us in.) 這是他自己做為讀者的心聲,想來也是許多讀者的心情——愛書人只嫌好書不夠;只要是好書,什麼形式都可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