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史蒂芬金短篇故事〈水道〉即將改編為電影

 

史蒂芬‧金又要有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了!像他這樣多產的作家就像一個寶庫一樣,各種類型的電影都可以在他的書中找到靈感。儘管如此,電影界對他的理解也像大多數的論者和讀者一樣,剛開始都以為他只是單純的恐怖小說作家,隨著年歲的過去和美國社會的整體轉變,慢慢才能體會他在當代美國文學史中的重要地位。像最近有兩個獨立製片人到法國的坎城影展 (Cannes Festival) 去推銷史蒂芬‧金的短篇故事〈水道〉(The Reach),希望有買家願意投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水道〉這個故事原本刊登於 1981 年的《洋基》(Yankee) 雜誌,當時題名為「死者會唱歌嗎?」(Do the Dead Sing?),後來收入了 1985 年出版的短篇故事選集《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Skeleton Crew),又改回原來的名字。據說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史蒂芬‧金的大舅子在海岸警衛隊 (Coast Guard) 任職時聽過的一個真實事件:一位老太太從出生到死去都住在緬因州海岸邊的ㄧ個小島上,從來不曾到過美國本土,當地的小社群極為親密封閉,有如她的家人,因此她認為自己根本沒有離開這個小島的需要。

史蒂芬‧金聽到這個故事之後,深深著迷於小島和本土之間的那條狹窄水道的意義,也難以相信竟然有人可以一輩子住在偏僻的小島上,明明只要十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度過水道而抵達本土,體驗一種完全同的生活,卻根本不想嘗試,也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嘗試。這些想法在他心中醞釀,最後寫成的故事就是〈水道〉,主人翁是高齡九十五歲的寡婦史黛拉 (Stella Flanders),一輩子住在山羊島 (Goat Island) 上,和島上所有的居民有如一家人,他們彼此互愛互助,長久以來卻也以自己的方式面對過許多不為人知的陰鬱秘密。

史黛拉一生辛苦,晚年受關節炎折磨,更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她開始看見已經死去的親友們的鬼魂,他們邀請她度過水道到本土去。在一個冬日裡,史黛拉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她儘量穿戴暖和,開始走過結凍的水道。正當她在暴風雪中蹣跚前進,最後終於支持不住的時候,她看見自己死去多年的丈夫比爾 (Bill),還有許多逝去已久的鄰居、朋友、親戚,他們擁抱她,給她溫暖,他們圍成一圈,在風雪中高聲歌唱……

暴風雨過後,人們在本土的一塊石頭上發現史黛拉冰凍的屍體,她在死前想一遊本土的舉動並不令人驚訝,然而只有史黛拉的兒子埃豋 (Alden) 認了出來,她頭上戴的那頂帽子竟然屬於死去多年的比爾。「那晚埃豋思索著這個問題,和別的問題,以及他父親的帽子。死人會唱歌嗎?他們愛嗎?一個人守著漫漫長夜,他母親史黛拉已在墳墓裡長眠安息,埃豋常覺得死人不但會唱歌,也會愛。」

〈水道〉是一個極其優雅而又略帶感傷的故事,感覺起來和〈最後的階梯〉(The Last Rung on the Ladder) 非常相似,都有一種對於過去的追憶。然而〈水道〉的成就在於其寫出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許多小鎮的特殊民情,特別是緬因州,地處偏僻,冬日嚴酷,人們與世隔絕,往往只能靠自己,打落牙齒的時候也只能和血吞。從好的一面來看,只有緊密團結的人際關係能幫助整個社群度過各種生存上的難關,每個小鎮因此有如世外桃源,自給自足,居民之間比家人還要親暱。然而從壞的一面來看,許多家族多年的黑暗秘密往往不能揭露,居民經常選擇容忍或眼不見為淨,甚至到了寧可動用私刑也不願外揚「家醜」的地步。

〈水道〉也寫出了一般人對於死亡的恐懼。史黛拉一生不哭,只是默默承受生活加諸在她身上的苦難,她不願意死的心情正如她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度過水道而到本土去:「我看過好天氣和壞天氣,有時候我會想,不必用郵購而真的到百貨公司去,不知道會是什麼情形,或者到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市集去,而不在這裡的店鋪買東西,或者叫埃豋過去買些聖誕節閹雞或腹活節火腿等特殊物品……如果我曾經想過,只要一次,站在波特蘭市的國會街上,看人們坐在車子裡,走在人行道上;只看一眼,就可以看到比我這輩子在島上看過的更多的人……如果我曾想過那一切,那我更想要這一切。我並不奇怪,也不特殊,對一個像我這把年紀的女人而言,甚至一點也不怪異。……這是我的地方,我愛它。」

史黛拉最後終於有勇氣度過水道,面對死亡,主要是因為許多逝去已久的親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勵,特別是她丈夫比爾。她了解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因此展開前往生命下一階段的旅程,也就是對於死亡的擁抱。剛開始她害怕看見這些鬼魂,甚至選擇對它們視而不見,然而在暴風雪中,比爾出現在她身邊,「那張臉是比爾的臉,沒有後來將他帶走的癌症的痕跡(這就是她所害怕的嗎?她丈夫那飽受折磨的身形會走向她,一個枯瘦如柴,有如在集中營裡待過的軀體,皮膚緊繃在頰骨上,兩眼深陷在眼窩裡?),她感到如釋重負」,也終於能哭出自己一生從未流出的淚。「是的,我會繼續愛;是的,我曾經愛過;是的,此刻我還是愛著。」她知道自己死後不會孤單,因此能安然拋下生命。

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茲 (Joyce Carol Oates) 早在 1997 年就盛讚過史蒂芬‧金的文學作品,說他文字中「驚人的意象和隱喻足以長留讀者心頭」,特別是他描寫新英格蘭地區小鎮氛圍的作品「以詩意的手法展現當地的物貌、歷史和人情」,像〈水道〉一類的哥德式恐怖小說更是以「極優雅的文字」寫成。這裡的哥德式恐怖小說沒有歐洲陰鬱古堡式的背景,取而代之的是孤立偏僻的地理環境和嚴酷無情的大自然,特別是主人翁史黛拉自我選擇的與世隔絕。〈水道〉中鬼魂出現的幾個場景、作家逐漸透露史黛拉不久於人世的再三伏筆、以及這個短篇故事整體而言對於小島孤絕位置和冰天雪地氣候的多重描述,在在都承襲了傳統哥德式恐怖小說的風格。

史蒂芬‧金曾經說過,〈水道〉是他在死後還希望能被人記得的幾部作品之一,因為其代表了「他出生成長的緬因州,以及他所熟知的許多人」。在作家的多部作品紛紛被人改編的今日,〈水道〉的受到青睞自然有特別的意義,就像《蕭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桃樂絲的秘密》(Dolores Claiborne)、《綠里奇蹟》(The Green Mile) 和《納粹高徒》(Apt Pupil) 等經典作品一樣,也許電影界終於學會尊重並有能力展現史蒂芬‧金作品中那不一定需要帶有恐怖色彩、卻足以深刻到令人蕩氣迴腸、刻骨銘心的人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