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史蒂芬金新作消息


持續勤奮寫作的史蒂芬‧金,一年出一本書還不夠,總是會興高采烈地用各種形式把自己的想像力轉換成文字。他最新的長篇小說《11/22/63》即將於今 (2011) 年十一月八日上市,目前正馬不停蹄地四處宣傳,然而他近日更忙著推出其他作品,從電子書到短篇小說,再到舞台劇,無所不包。

2011年10月13日

史蒂芬金《一袋白骨》預告片:先睹為快


史蒂芬‧金的《一袋白骨》(Bag of Bones) 由美國的 A&E 有線電視頻道 (A&E Television Networks) 改編成長達四小時的電視影集,預定於今 (2011) 年十二月以電影形式於兩個晚上播出。日前該頻道公佈了相當精彩的預告片,長達兩分三十五秒,還得請讀者移駕至史蒂芬金的官方網站觀賞。網址如下:

http://www.stephenking.com/promo/bag_of_bones_tv/index.html

請讀者不要因為一大串的英文而分心,直接到預告片部份點選 Flash Video,共有大中小三種尺寸。預告片中有電視影集的精彩片段,也有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飾演男主角作家麥克‧努南 (Mike Noonan))、安娜貝絲‧吉什(Annabeth Gish,飾演努南的妻子小喬 (Jo))和梅莉莎‧喬治(Melissa George,飾演單親媽媽瑪蒂 (Mattie Devoure))等明星介紹拍攝經過。

警告:膽小者請慎入,有幾個畫面有些恐怖。

與此同時,膽子大而有興趣的讀者也請到這部電視影集的官方網站去逛逛。這裡的實際內容雖然鴉鴉烏,卻也有一段相當恐怖的預告片:當心湖泊!(Beware the Lake!) 網址如下:

http://www.aetv.com/bag-of-bones/

有夠恐怖吧!

2011年10月5日

史蒂芬金筆下的撒冷鎮


前兩篇文章談到史蒂芬‧金筆下的三個著名小鎮,其實這是作家對著名恐怖、科幻與奇幻小說作家洛夫克拉夫特 (H.P. Lovecraft) 的一種致意。洛夫克拉夫特是史蒂芬‧金心目中「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他(史蒂芬‧金)在 1981 年出版的半自傳作品《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 一書中承認自己早在童年時代就知道「我已經踏上我人生的道路」,因為「正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影子,長而瘦削,還有他的眼睛,黑而嚴肅,壓覆在其後幾乎是全部的重要恐怖小說上面。從我所看過的第一張他的照片開始,正是他的雙眼讓我印象深刻……就像那些至今仍懸掛在許多新英格蘭住宅中的老舊肖像裡的眼睛一樣,黑色的眼睛彷彿看向畫裡,更看向畫外。那彷彿總是在跟蹤你的一對眼睛」。

史蒂芬‧金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奇幻和恐怖作品,他認為這位作家是以認真嚴謹的心態創作,而非如一般人以為的,通俗小說作家都只是單純地寫著好玩或想賺些外快,只願意或只能夠寫出各種譁眾取寵、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這種看法後來也成為史蒂芬‧金本身的創作觀,在他心目中,唯有對自己的作品認真的作家,其作品才能產生力量。

2011年10月4日

史蒂芬金筆下的城堡岩小鎮


前一篇文章談到史蒂芬‧金筆下的三個著名小鎮,這篇文章就來說說城堡岩 (Castle Rock)。這也許是作家筆下最為有名的景點,因為他的許多部小說都設在此處。此外還有美國的城堡岩娛樂公司 (Castle Rock Entertainment) 以此而命名,該公司於 1987 年成立之後製作的第一部電影是《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之後更改編了多部史蒂芬‧金的小說為電影,包括了《戰慄遊戲》(Misery)、《勾魂遊戲》(Needful Things,也就是「必需品專賣店」)、《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或譯為「蕭申克的救贖」)、《熱淚傷痕》(Dolores Clairborne,也就是「桃樂絲的秘密」)、《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或譯為「綠里奇蹟」)、《勿忘我》(Hearts in Atlantis) 和《捕夢網》(Dreamcatcher)。城堡岩娛樂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是導演羅勃‧雷納 (Rob Reiner),於 1986 年改編了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屍體〉(The Body) 為著名的電影《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幾乎已經是城堡岩小鎮的代名詞。

在台灣,最有名的當然是「城堡岩鎮長」劉韋廷先生,他對史蒂芬‧金的作品涉獵既廣,評論也極為精闢,是喜歡這位作家的讀者們都知道也尊敬的。

「城堡岩」這個名字來自於威廉‧高定 (William Golding) 於 1954 年出版的名著《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這是史蒂芬‧金相當崇敬的作品之一。今 (2011) 年這本書為了紀念高定的百年誕辰而在英國重新出版,史蒂芬‧金還特別為之寫了一篇介紹

史蒂芬金筆下的德瑞小鎮



最近在看史蒂芬‧金的《牠》(It),儘管這本書早在 1986 年就出版了,我也看過皇冠出版社早年的譯本(吳安蘭女士翻譯),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原文,在驚嘆於這部作品的龐大體積和細膩文筆之餘,更產生了探索作家筆下的幾個著名小鎮的念頭。

(在這裡實在忍不住要抱怨一下:皇冠出版社早年的譯本真可說是「節選」而非「翻譯」,只傳達出故事中的情節為何,卻省略了至少百分之七十的內容,更完全沒有反映出原著文字的細緻和氣氛,實在是一大敗筆。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早年那種翻譯人才罕見的年代,讀者、甚至出版社,都只能百分之百地信任譯者,哪像現在文學界的人才輩出,譯者、編者和讀者可以進行三重對於翻譯文字的校對。)

因為正在看《牠》,就先從書中背景所在的德瑞鎮 (Derry) 說起吧。史蒂芬‧金多年來在作品中創造了三個著名的緬因州小鎮,除了德瑞之外,還有耶路撒冷的羅德 (Jerusalem’s Lot) 和城堡岩 (Castle Rock)。作家當然也虛構過無數其他的鄉鎮村落,例如《魔女嘉莉》(Carrie) 中的錢伯崙鎮 (Chamberlain),《寵物墳場》(Pet Sematary) 中的綠洛鎮 (Ludlow),《桃樂絲的秘密》(Dolores Claiborne) 中的小高島 (Little Tall Island),《穹頂下》(Under the Dome) 的柴斯特坊 (Chester’s Mill),當然還有《絕望生機》(Desperation) 裡的那個名為「絕望」的沙漠小鎮。不過,上述的三個小鎮可以算是在史蒂芬‧金的恐怖世界中最著名的。